周易口诀的具象和“变易”
象、数、义、理四个字是阐述理解易经的基本方法,在义理方面,由于儒家的大力提倡(尊为百经之首),所以,有很多文献可以参考。然而,“数”古代流传的文献并不多,比较知名的是《奇门遁甲》《梅花易数》等,到了具“象”的运用,那就是千奇百怪了,正统文献中《黄帝内经》堪称具象第一书,其他的很多是依靠五花八门的口诀所传承。
除了翰如烟海的易学古籍之外,民间各个流派都有着不少的经典口诀。这些得以流传的口诀,大多是由易学前辈用自己的毕生经验,为易学具象总结而来。
"具象"指的是根据易学原理为事物赋予带有特定含义的"象"。
象可分为:本象、物象、事象。
(1)本象
阴、阳爻象两仪象四象象八卦象六十四卦象《朱子语类·卷六十六》说:“象,谓卦画,系本卦自有之象。”
(2)物象
近取诸身之象远取诸物之象卦衍之象
(3)事象
“盖其所谓象者,皆是假此众人共晓之物,以形容此事之理,使人知所取舍而巳。”(《朱子语类·卷六十七》)从纵面看,象可分为:现象、意象、法象。
(1)现象为人所感知的表象,如“天垂象”、“在天成象”、“仰观象于天”、“见乃谓之象”等。
(2)意象为意会、印象、想象之意,如“设卦观象”、“八卦成列,象在其中矣”、“君子居则观其象”,以及“失得之象”、“忧虞之象”、“进退之象”、“昼夜之象”等。
(3)法象为效法、象征、取象比类意思,《易经·系辞》说“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,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,是故谓之象。”以及“天垂象,圣人则之”、“象也者,像此者也”等。
当具象推理所得出的结论,在大多数情况下能被应验的话,这些经典口诀总会传承的很好,并流传至今。
因此,许多口诀是学习易经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大多数口诀只能在特定的情景下会得到应验。
打个比方,有的人在学习英文时,会用中文谐音来记忆。比如,
“ambulance救护车【俺不能死】”
我们可以瞬间记忆并运用这个英文单词的读法和含义,但我们并不知道如何用英文的构成直接拼读单词。如果碰上了另一个英文单词的话,就很有可能就是哑口无语了。
周易口诀也一样,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应验,但是没有易学理论作为基础的话,很容易出现口诀无法应验,却不知道为何的情况,更无法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案。
易经的“三易原则”是简易、不易和变易。前面两种依靠的是记忆,而最后的“变易”却是易经中最重要的点睛之笔。
因此,周易口诀在一定范围内有着奇准的准确率。但学易不能只学一两句口诀,更要从易学的根基学起,才能融会贯通应对各种情况。